首页

北京半梦情侣主

时间:2025-05-26 08:55:36 作者:不下床就能洗上热水澡 老年助浴服务用上了“黑科技” 浏览量:59558

  中新网内蒙古通辽8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辽河流域为代表的中华文明三大源头,在史前时期如何既“三足鼎立”各具特色发展又互相影响交融共进?主题为“比较视野下的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与发展”的2023西辽河文化研讨会8月21日在内蒙古通辽举行,全国考古、历史和文博学界专家学者代表相聚一堂,就此展开全面交流和深度研讨。

2023西辽河文化研讨会在内蒙古通辽举行。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本次西辽河文化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和中共通辽市委员会、通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张国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局长曹建恩、通辽市市长奇·达楞太在开幕式上代表主办方分别致辞。

  张国春表示,通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是中华文明三大发祥地之一西辽河文明的核心区域,也是匈奴、东胡、鲜卑、契丹、奚族、女真、蒙古、满族等中国古代北方草原和森林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的重要一环,实证了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本次学术研讨会邀请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西辽河流域等不同史前文明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早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广泛交流,深入开展红山文化、仰韶文化、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等史前考古学文化的对比研究,旨在将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紧密结合,深入研究阐释考古材料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之路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进程。

  曹建恩指出,在西辽河流域13.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00多处文化遗产灿若星辰,展现出这一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者着力加强西辽河流域等地区的考古调查、发掘等工作,深入阐释西辽河流域从文明起步逐渐融入统一的秦汉帝国的历史进程,并注重在城乡建设中保护文化遗产。他希望学界继续支持西辽河流域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深化西辽河文明研究阐释,将西辽河文明化进程阐释清晰,将西辽河文明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解读到位。

  奇·达楞太表示,通辽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492处,可移动文物7.8万余件,并建有通辽市博物馆、乌力格尔博物馆、哈民遗址博物馆、南宝力皋吐博物馆等近20家博物馆。西辽河文化研讨会是通辽首届西辽河文化节系列活动的主舞台、重头戏,举办西辽河文化研讨会,就是要搭建一个学术研讨、深化交流、集思广益的大平台,形成更多创新性、融合性历史文化研究成果,不断扩大文化传播力、地区影响力,把“西辽河文明”这张“人文名片”擦得明亮、叫得响亮。

  本次研讨会共有16位专家学者应邀作报告:6场主题报告分别为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郭大顺《试谈西辽河文明的“兼收并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明达《良渚遗址群为什么申遗成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敬国《凌家滩文化——长江流域文明的曙光》、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教授赵志军《西辽河流域农业起源和早期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室副主任胡春柏副研究馆员《南宝力皋吐文化因素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哈民聚落与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研究》。

  10场学术报告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主任贾笑冰研究员《红山文化与中国文明起源》、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赵战护研究馆员《沟通南北串联东西——比较视野下的冀西北地区史前考古新发现》、暨南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熊增珑《红山文化玉璧及相关问题》、黑龙江大学考古学系主任包曙光副教授《辽西地区夏商周时期的殉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博士后白满达《朝鲜半岛史前玉器及相关问题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王明辉副研究员《西辽河流域古代人群的发展与融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刘江涛《兴隆洼文化玉器的组合与分期探究》、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任广《宜阳苏羊遗址考古工作收获与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博士后石婷婷《内蒙古敖汉旗萨力巴乡水泉墓出土胡人乐舞纹青白玉带研究》、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基建考古科主任宋国栋研究馆员《开鲁县恒源牧场辽墓》。

  在研讨会座谈环节,与会专家学者代表围绕会议主题并结合16场报告内容以及各自研究领域成果,积极交流研讨,共同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研究和重要遗址遗存保护传承建言献策。

  2023西辽河文化研讨会期间,会议还组织专家学者前往通辽市博物馆、内蒙古民族大学博物馆和南宝力皋吐遗址、哈民遗址,参观考察并现场调研。(完)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台风“云雀” 远离 福建终止防台风应急响应

(一)把握网络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特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查证犯罪事实。网络性侵犯罪案件往往存在被害人多、证据分散、隐蔽等特点,检察机关应注重电子数据的恢复、提取和勘验检查,引导侦查机关全面查清案件事实,依法深挖、追诉、严惩网络性侵未成年人犯罪。

印度艺术家探访云南 与云南艺术家同台献艺

“4家国内主流厂商、10多个解决方案,被我们反复比较、来回测试。”张星回忆道,没有直接可用的方案,大家就集思广益,与供应商一起进行二次开发,持续改进、不断完善,逐一满足大电网高效仿真的特殊需求。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丨柯思婷·佳玥:致力续写法中艺文交流史

加强黑土保护与利用协调,筑牢农业发展根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大事。为此,2021年、2022年,姜明两次参加了全国政协“加强黑土地保护”民主监督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实验室、企业实地调研,撰写的相关建议被纳入最终的调研报告中。

特斯拉中国推出Model 3和Model Y“0首付”活动

视听行业在转型发展中重塑与重构,如何拓宽视频内容生态创新发展空间,打造新场景、新模式成为了与会者关注焦点。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向阳在致辞中表示,咪咕紧扣“数字内容平台”本质,坚持“独家+第一”策略,创新“差异化+聚焦”打法,推进媒体化、社区化、智能化“三大转变”,实现向多元化体育传媒生态的跨越式发展。未来,咪咕也将携手合作伙伴,持续拓展内容边界,优化发展路径,共同推动数字内容产业升级发展。

400名华侨华人回乡参加第十届海南文昌南洋文化节

第二,教师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其一,教师是人之模范。向师性是师生关系的基本样态,这种特征在小学阶段最为明显。教师一方面是知识的传授者,另一方面是行为的示范者。所谓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所指就是教师在思想品德、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因而,教师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意志,也体现教师职业属性的基本要求。由此,向师性从一种个体的心理倾向拓展为社会的心理期待,具有了价值引领属性。其二,教师是社会良知的守护者。如果说,父母是人类种族生命延续的自然基础的话,教师则是人类文明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键。教育的功能是知识传递与文化传承,是科技创新与价值引领。有人说,在世界上有三种职业守护着社会良知,即医生、警察和教师。医生以人道主义精神,救死扶伤,医病医人医天下;警察扬善惩恶,维护社会正义;教师则以教育之爱、园丁精神浇灌着人类的希望,呵护着人才成长。一旦教师职业的神圣性被亵渎,社会良知的底线就会受到冲击,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敬仰之情也会荡然无存。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